上纵横小说App,新人免费读7天
已抢580 %
领免费看书特权

四十豪杰汇聚议攻守 以德服人悦众心

前一晚,与家人开怀畅饮,一醉方休;第二日上午,直到艳阳高照,李三娘方才醒来。

刚盥洗完毕,便见巧珠走进屋来,垂手恭立,说道:“主子,来人禀报,何潘仁、郝齐平两位将军率万余人马,自始平城出发,已到临川岗大营会合,萧之藏将军请您返回营中,商议军事。”

“好,我知道了,”李三娘从妆奁中取出一支玉钗,斜插到乌黑的发髻上,答道,“你让来人先回去,我在城中做些安排,稍后起程。”

接下来的一个时辰里,李三娘穿梭于鄠县,同向老翁、赵嬷嬷等父老乡亲一一作别,留下张贵福、李德儿等家仆及两百士卒,交与钱大柱,吩咐他们照看好家人,等候大军的消息,自己则带领马三宝、冯弇等将士向着临川岗,疾驰而去。

初冬午后,晴天碧日,万里无云,虽不甚暖和,却十分明媚,令人心旷神怡。

大战之后,临川岗军营静谧闲适,士卒们有的擦枪磨刀,修整弓弩;有的饮水喂马,刷洗鞍鞯;有的围坐闲聊,笑语连连……见李三娘一行驰入大营,士卒们纷纷起身,注目相迎。

回到中军大帐,稍作休息,李三娘便换了戎装,请诸将前来议事;片刻,众人三三两两,有说有笑地来到大帐中,各自就座。

“诸位,”李三娘见诸将齐毕,笑容可掬地说道,“如今,我们扫清了长安外围的隋军,武功、盩厔、始平及鄠县连成一片,四方将士汇聚一处,有众七万,这临川岗已是小庙难容众僧了!”

大伙儿顿时笑声一片。

“今后当如何行动呢?是等待东岸大军到来,还是对长安城有所动作,我想听听诸位的高见!”说罢,李三娘收敛笑容,环视众人。

“军帅,我看应当进攻长安,”向善志快人快语,站起身来,扯了扯腰间宽大的豹皮护腰,高声说道,“那姓阴的已是笼中之鸟了,又被咱们断了粮道,我估摸着,现在城中的那些官军,可能已饿得连提刀拿枪的力气都没了,此时破城,正是时候!”

说完,向善志说一屁股坐回椅子里,马三宝、郝齐平、高羽成和宋玉等几个将领都点了点头。

冯弇接着说道:“前番,我率轻骑到长安作疑兵,听百姓说,城中米粟踊贵,二十匹绢也难换到一斗米;如今,旬日已过,那长安城中恐怕已是饿殍遍地了!乘其虚弱,一战而定,向善志将军所言有理!”

“虽然全城饥馁,若攻城之战打响,官军未必乏食,”曾在隋军中任职的周孝谟看了看冯弇,不紧不慢地说道,“我听说,鹰扬府在长安城西的胜业坊,建有一座军仓,只在战时,奉皇帝旨意才能开仓,估计城池未受攻击,这个军仓应当完好无损,尚未调用一粒一粟。”

“周将军所言不谬,”丘师利接过话来,说道,“当初右骁卫大将军李浑被皇帝诛杀,其罪名之一便是擅开军仓,从此以后,没有奉诏,谁也不敢去碰胜业坊的那座军仓了,”这位跟随儿子加入李唐义军的朝廷官员,一边振振有词,一边摇头晃脑。

“我在长安时,也曾听说过此事,”李仲文坐在丘师利旁边,怯生生地附和道,声音小得几乎只有他自己可以听见。

李三娘看了看刚刚说话的几个人,将目光转到丘行恭身上,问道:“行恭将军,您率军从东岸而来,对此有何高见?”

丘行恭在坐中拱拱手,答道:“军帅,奉秦王教喻,我率先头部队扫清长安外围,此命已经完成,在秦王大军到来之前,唯军帅之令是从。”

丘行恭说罢,身旁的侄儿丘英起侧过身来,对着丘行恭附耳轻语。

李三娘见状,笑道:“英起将军,但说无妨。”

丘英起坐直身体,向李三娘一揖,说道:“军帅,英起年少,见识浅薄,若所言不妥,还望见谅。”

说罢,丘英起环揖众人,这才继续说道,“在英起看来,我军新获临川岗大捷,队伍固然壮大,如军帅所言,已有七万余众;然而,细细思量,人数陡增而战力却未必提升,攻城拔寨也未必堪用啊!”

一听此言,众人惊愕,不约而同地盯着丘英起,惶惑之间,等待下文。

只见丘英起稍稍停顿,从容分析道:“细观我军各部,有鄠县及武功的义军,有我丘家带出的人马,有叔父从东岸渡河而来的先遣部队,更有何潘仁将军在始平城新近招降的士卒。”

丘英起一边说着,一边看向众人:“七万之众,可连营十里,纵然浩浩荡荡;然而,操习不一,武备不一,号令不一,以散乱之众投于野战尚难把握,又如何能够攻拔固若金汤的高墙大城呢?”

见有人露出怀疑的神色,丘英起继续说道;“当年苻坚拼凑四方之众,号称百万大军以伐东晋,结果惨败淝水,草木皆兵,风声鹤唳!苻坚之众不可谓不多,然而号令不一,军心不一,一战而败,诚可为鉴!所以,英起以为,我军当务之急乃是厘清规制,统一操习,协调首尾,尽快提升大军战力。”

众人听闻,有的沉默不语,有的惊诧莫名,有的颔首点头。

丘英起眉头一皱,最后说道:“只有一事,英起尚未明白,需请教各位——众所周知,隋军兵马总指挥王世充已在东都击败李密,扭转战局,乘此胜势,王世充是否会西入关中,拱卫长安?若果真如此,我军当作何处置?”

疑问一出,众人议论纷纷,“嗡嗡”一片,顿时像炸开了锅,只有李仲文在座中垂头不语,脸色青一阵,白一阵,煞是难看。

……

大帐中,诸将交头接耳,嗡嗡不停,半柱香儿的功夫后,声音才小了下来。

李三娘看了看丘英起,点头微笑,投去赞赏的目光,然后向众人问道:“英起将军见解独到,在座诸位,谁有良策?”

萧之藏清咳一声,拱拱手,说道:“英雄出少年啊,英起将军以古鉴今,目视千里,萧某也深为钦佩!诚如所言,我军大众新集,当务之急是号令归一,齐协各部,方能有所作为,至于英起将军所提出的疑问,嗯……”

萧之藏的目光在李仲文身上略作停留,继续说道:“至于王世充是否会乘胜入关,萧某以为当看江都暴君的意向,而非王世充本人的意愿,何有此言呢?据我所知,王世充此人,对百姓狠如豺狼,对皇帝却温如绵羊,如果没有隋杨暴君的旨意,他是不会入关的;但若皇帝有此意图,他会拼尽全力杀入关中!”

此话一落,曾在朝廷中任职的丘师利、李仲文及丘行恭等人,频频点头。

“皇帝远在数千里外的江都,他是否想返回长安,实难判断,”萧之藏稍停片刻,接着分析,“凡事应防万一,他若有此意愿,王世充便会不日杀到,很快与长安城中的阴世师沆瀣一气——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,我们之前的努力将会付诸东流!因此,萧某以为……”

萧之藏的语气变得非常坚决:“不论王世充入关与否,应尽快派出一支精锐部队,攻占潼关,扼住关中与外界的咽喉,形成关门打狗之势,既可抵御王世充西入关中,又可防止阴世师逃往关外,唯有如此,我军才能胜券在握!”

言罢,大帐中出奇地安静,只听到北风把门帘吹得”哗哗“直响,众人低头不语,陷入沉思。

片刻,丘英起突然站起来,对着萧之藏深深揖拜,说道:“先生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,高屋建瓴,切中要害,英起茅塞顿开,心悦诚服!”

众人也回过神来,纷纷击掌称妙,然后踊跃请战,杀奔潼关,整个大帐中人声鼎沸,热闹非凡。

李三娘看看众人,颔首微笑,然后将手一抬,示意安静,说道:“诸位,萧将军所言极是,我赞同!至于袭占潼关的将军,诸位不必再争了,我已有人选,而且,非此人莫属!”

众将惊诧无比,纷纷扭过头来,睁大眼睛,盯着李三娘。

只见主位上,李三娘莞尔一笑,说道:“我决定,派李仲文将军袭占潼关!据我所知,父亲先前已与李密有约,东西各战,合力倾覆隋杨乱政,彼此信使往来,已半载有余。”

说罢,李三娘扭头,看了看坐在一边的丘行恭——这位从东岸唐军大营赶来的先锋官,只见他连连点头,毋庸置疑。

“日前,”李三娘接着说道:李密在东都城外失利,元气大伤,一时之间难以复振,关外之地丧失殆尽,复为隋有;我揣摸着,李密忧困窘迫之际,很有可能西入关中,与父亲联合,养精蓄锐以待他日再起。”

一旁的萧之藏听闻,摸了摸下颌,亦以为然。

“因此,我派李仲文将军袭占潼关,不但有扼住咽喉之意,更有迎接李密入关之意,叔父迎侄儿,情理皆合,有谁比李仲文将军更合适呢?”

众将听罢,纷纷点头,不再请战。

“豁”地一下,只见李仲文从座中站起来,面对主位弯腰深揖,然后起身说道:“军帅,李某自惭形秽,恐难担当此任!我生于达官显贵之家,自幼心高气傲,目中无人,不要说绿林草莽村夫,就是朝堂高冠之士,也没有几人能令我李仲文正眼相看的!”

说到这里,李仲文无声叹息:“数年前啊,楚国公杨玄感起事失败,李某受到牵连,便拉起人马打出反旗,跟隋杨朝廷对着干,自以为学富五车,能征善战,不想在武功城外竟然一败涂地!之后,幻想侄儿李密能够攻破东都西入关中,便怂动丘师利将军袭占盩厔城,欲与李唐义军分庭抗礼。如今,李密兵败东都,连他自己都有可能投到大唐营中,而我这个叔父却不知时务,出此下策,为人所不齿,我……我……”

李仲文喉头一哽,眼圈转红,泪水打转儿:“军帅,我本无颜面再投到您的麾下,然而,暴君因杨玄感一事将我家老小数百人诛杀怠尽,仅剩叔侄几人漂泊于世,此仇不报,何以为人!所以,李某厚颜无耻地赖在军中,希冀杀敌报仇!本以为因前事之咎,军帅会将李某置于偏将末属之伍,未曾想到,今日竟将重任交于李某,我……真是羞愧万分,无地自容啊!今后,我愿鞍前马后追随军帅,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,愿天佑义军,天佑大唐!”

说罢,李仲文泪流满面,“扑通”一声,朝着李三娘跪拜下去。

大帐中,众将无不动容,纷纷起身,向李三娘躬身揖拜,异口同声地高呼:“天佑义军,天佑大唐!”

李三娘也从座中起来,快步走到李仲文面前,伸出双手把他扶起,然后轻理云髻,环顾众人,笑道:“兄弟同心,其利断金!李唐旌旗下,有诸位的赤胆忠心,何愁长安不破,何愁关中不定,何愁天下不宁!”

PS: 感谢品鉴!求收藏、红票、打赏、订阅、、、

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,看最新章节

海量好书免费读,新设备新账号立享
去App看书
四十豪杰汇聚议攻守 以德服人悦众心
字体
A-
A+
夜间模式
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
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
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,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
福利倒计时 05 : 00
立即领取
05 : 00